水乳交融的粤港文化丨岭南文化新讲之十五

小长假期间,广州楠枫书院弦歌不辍,“岭南文化新讲”再次在这里拉开帷幕。已走过两度寒暑的“岭南文化新讲”,首次将视线转向“东方之珠”——香港,邀请到文献学者、收藏家梁基永博士担任主讲。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梁基永师从李曲斋、王贵忱等泰斗,对传统文化、岭南文化有深厚造诣。多年来他钩沉史海,多方考证,著成 《道从此入:清代翰林与香港》一书。本书抓住清末民初广东翰林南下香港这一线索,为香港文化寻根溯源,揭示粤港两地水乳交融的文化渊源。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4月29日,梁基永先生特地从香港来到广州楠枫书院,以“传统文脉在香港的延续”为题,进行了一场主题分享。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大湾区文脉相亲、人文相近,岭南文化正是粤港澳三地最重要的人文底色。主持人周可说, 梁基永先生把香港文化纳入岭南文化、中华文化的框架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香港的文化源流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讲座现场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辛亥以前的香港文化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梁基永先生从他刚刚搭乘的广九直通高铁说起。今天高铁从香港到广州只需1个小时左右,上溯到一百年多前,1911年通车的广九铁路火车也只需约3个小时。今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当年,香港人蜂拥坐火车“上省城”才是潮流,广州是香港人心目中的大城市,是“时尚”“高端”的代名词。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早期的香港文化史有几个节点。南宋末年,流亡朝廷经过香港,曾在荃湾、九龙一带驻留数月。清代翰林留下的最早遗迹,是保存于上水廖万石堂的“成均耆俊”牌匾,乾隆年间由广东学政翁方纲亲题。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鸦片战争后,香港正式开埠,从贫瘠边陲迅速成长为繁华都会。与之不相匹配的是,香港在文化上长期未有大的起色。1911年初的香港报纸上,刊登了一家酒楼征来的对联: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茗煮九龙泉运自白云小店蓬莱香海创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酒沽中马路醉过新市太平箫鼓上环来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报道中称,这次征联的评阅由“江少荃太史”担任,即赫赫有名的翰林、美食家,南海人江孔殷,当时任职于广州。这副对联被他评为第一名,他评价道,“集用香江本地名词,不失本地风光,萦拂有情,亦不失夹硬牵拉,以其用意切近,可供酒楼张挂,故拔置之。”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香港酒楼征集对联,却要送来广州请人评审,香港似乎无人能担此任。该联上联写广州风物,即广州白云山上的九龙泉,下联才出现香港地名。由这场征联活动不难看出, 虽然香港开埠已有70年,是人口过百万的大都会,但在文化上还只是广州的附庸,文化活动离不开广府的“加持”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这一局面仅仅数月之后就迎来转折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讲座现场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翰林南渡开启文化新篇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1911年10月,武昌城下枪声响起,两千年帝制走到了尽头。天翻地覆之际,翰林们面临何去何从的人生关口。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翰林,民间又称作“太史公”,在科举诞生一千多年来,一直是重要职务的后备人才。而今帝制终结,前途无望,翰林们一下跌落凡间,失去精神支柱。当时报纸报道,在京的几位粤籍官员周廷干、赖际熙、温肃、何国澧、朱汝珍等人,曾联名通电支持帝制。 但随着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当年年底开始,以翰林群体为代表的清朝遗民陆续南渡香港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对翰林们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一来当时香港尚不如广州繁荣,二来香港毕竟在英国占领之下。但这群遗民终究是不愿在民国的治下生活,南渡香港也就成为一种归隐的姿态。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梁基永说, 这一场南迁,可被视为香港文化史的真正开端。第一次有如此众多的知识分子前来定居,香港的文化生态由此彻底改变。他们从广东带来的文化传统,塑造了香港的文化底色,并一直延续至今。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讲座现场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此前,香港华人一直欠缺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名人代表。翰林太史们的到来受到各界的欢迎和崇拜,从而得以迅速融入香港社会。陈步墀、利希慎、何东等富商给予南下翰林大量资助。很多华商有钱不愿存入银行,宁可交给“太史公”打理。又如增城人赖际熙被商界奉为座上宾,商业借贷的时候,只需赖际熙说一句“都怕得挂”(应该没问题吧),就相当于信用认证,借款立刻就能到手。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翰林的著述与文化活动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辛亥革命前,香港只有少数英国人从事地理、生物等研究,作品均以英文写成。而 翰林们的南下,让香港一跃成为中国文化的学术重镇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东莞人陈伯陶是香港第一代中文学者的代表人物。他在东莞的家产被革命党人没收,因此来港后终身不愿回广东,学术著作几乎都在香港完成。民国初年,东莞重修《东莞县志》,陈伯陶应邀担任总撰,东莞方志局特地搬到香港九龙迁就他。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香港重要古迹——宋王台遗址的保护,陈伯陶、赖际熙两位翰林贡献巨大。宋王台是传说南宋流亡朝廷驻留之地,1915年,香港工务局计划将其夷平。经陈、赖二人奔走呼吁,港府终于改变计划。赖际熙还出面邀请富商李瑞琴出资,修建了栏杆、牌坊等,把遗址保护了起来。这是香港历史上首次民间发起的古迹保护运动。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宋王台遗址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1917年,由参与《东莞县志》编撰的东莞文人苏泽东发起,陈伯陶、赖际熙等一众文人在宋王台举行“雅集”活动。参与的文人当中翰林多达7位,可谓阵容强大,名动一时。他们留下的作品编成了《宋台秋唱》。梁基永说,这是香港历史上首次大型文化活动,标志着香港文化日臻成熟。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以《宋台秋唱》作为书名,还有更深一层意蕴。现场有观众关注到香港文化的研究视角问题,对此梁基永认为,岭南文化始终是中华文化的支脉,这一批学者同样有这个自觉。为什么要叫《宋台秋唱》,而不是别的名字?因为宋王台是中原王朝的遗迹,“皇上呆过的地方”。陈伯陶等人在此雅集,正是要标榜自己是从中原来的,是正统的中华文脉。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香港中文高等教育的诞生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翰林遗民对香港文化的另一个贡献,在于开创了香港中文高等教育。1912年,香港大学草创,正缺中文教师。恰逢翰林南来,港大便聘请了赖际熙、南海人区大典两位翰林担任中文总教习。1927年,港大正式成立中文系,赖际熙成为首任系主任。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赖际熙亲笔批改的中文作文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以下是1927年港大中文系三年级的课程表。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经学:《仪礼》《周礼》《礼记》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以《十三经注疏》为主,参以《钦定七经》及《五礼通考》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史学:注意历代治乱兴衰 《资治通鉴》自南北朝起至五代止 《通鉴纪事本末》《南北史》《隋书》《唐书》《五代史》(择编讲义)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注意历代制度沿革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唐虞至宋疆域考 户口考 财政考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以《九通》为主,参以《二十四史表志》有讲义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文辞学:历代骈文散文名著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从课程编排可以看出,当时的港大中文系远比今日高校的中文系要广博,相当于中国文学、中国哲学、中国史学三者结合,可见赖际熙是以古代读书人的要求来设置课程。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但对英式教育下成长的香港学子而言,这些课程实在过于深奥,也难以适应社会现实。加上赖际熙不通英语,无法在全英文进行的校务会议上沟通。于是1932年,赖际熙执教20年之后,最终辞去了系主任职务。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同样是在20年代,赖际熙有感于香港尚无中文图书馆和面向社会的中文研习机构,遂向富商筹款购书,建起了大名鼎鼎的学海书楼。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学海书楼”得名,梁基永认为,或与陈伯陶和广州学海堂有关。学海堂创办于1825年,直至清末仍是岭南最高学府和文化象征,陈伯陶曾就学于此。后来陈伯陶成为居港翰林的领袖,与赖际熙交往深厚。 书楼命名“学海书楼”,当有延续广州学海堂血脉之意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学海书楼创办后,先后有7位翰林在此讲学,课程与港大中文系相似,涵盖经学、史学、诗词。值得称道的是,书楼讲学至今已近百年,均是义务讲学,分文不取。1937年初,赖际熙病重弥留之际仍挂念着书楼,叮嘱前来探望的朱汝珍,将学海书楼的藏书保护好。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从上述种种活动中可以窥见这些遗民的心态。 在时代鼎革之际,他们仍想在香港,尽力把传统延续下去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岭南风俗在香港扎根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岭南的很多传统习俗,也通过南来的翰林们,得以在香港落地生根。“点主”和“开笔礼”就是其中两项。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点主”是白事中的仪式,邀请文人在亡者的神主牌上点上两笔。光绪年间的状元,徽州人黄思永便曾在香港为人点主,收费堪称天价。“开笔礼”是旧时儿童入学的启蒙仪式,由老师扶着小孩的手写下“上大人”三字。1957年,香港报纸报道,九旬高龄的南海人桂坫太史曾两次主持开笔礼,对象都是富商名流的孩子。显然,这些仪式皆由广东传入。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桂坫主持开笔礼的新闻报道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香港还有很多有趣的细节,也有着广东过往的影子。比如香港街头的招牌至今仍大部分是手写体,其中尤以魏碑最为常见,这就是广东文人带去的习惯,如今在广东反而少见,几乎都用电脑字了。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又如饮食方面,香港的陆羽茶室多年来未曾中断过经营,保留了很多传统早茶点心做法,其中有些连广州的莲香楼、陶陶居也不曾保存。还有江孔殷发明的太史蛇羹,被他的厨子带去了香港,如今在香港仍能吃到正宗的太史蛇羹。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陆羽茶室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也有香港文化回流广东的事例,比如传统道教音乐在广州一度中断,但在香港仍有保留,于是广州又“礼失求诸野”,从香港重新引了回来,如今已恢复生机。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粤港两地水乳交融的文化渊源就体现在这里。香港方方面面都受到广东深刻影响,又持续不断地反哺广东。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观众互动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讲座的最后,主持人周可先生代表观众提问: 内地人作为游客,想在香港感受岭南文化传统,有哪些去处?梁基永推荐了几处胜地:东华三院文物馆和保良局历史博物馆,保存了大量近代文物;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蔡元培等多位名人归葬于此,堪称香港的半部近代史;陆羽茶馆,粤式茶楼传统保存最好的地方之一。如果对香港历史有兴趣,这几处地方非常值得一游。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梁基永先生为楠枫书院题字:问渠那得清如许,坐待楠枫拂面来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主讲嘉宾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梁基永,号礼堂,生于广州,中山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收藏家、文献学者、书画家、艺术品鉴定家、音乐史学家。著有《松庐琴学丛稿》、《西关风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故纸寒香》(花城出版社出版)等。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主持嘉宾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周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新周刊》前执行总编。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End-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文字丨吴启东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摄影丨Ratty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部分资料图片由嘉宾提供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编辑丨谭鑫TwS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也许你还喜欢

有关于梁宪初的经典语录 利人为利

利人为利己的根基,贸易经营上总是为自己着想

中国现代最霸气的将军语录 在接下

假设事情一旦产生,我们惟有全力以对

关于史铁生的最新经典语句 让人沉

患难可以实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50条经典弄笑语句 出名后他不知道

希看似火,失看如烟,人生就是七处点火,八处冒烟

很浮浅很快乐经典语句 恍如要沉下

友谊是一种温馨与冷静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

帅酷网名情人节文章(褒姒中国文化遗

有人说孩子的成长就象猫和狗。小时候天天跟着你,象小狗一样的忠实,但不知道什么时候

qq好听网名朋友离别的文章(四年级童

昨日赏过日落,今日便想看看日出了。因就寝较晚,晨起困难,虽言日出,也不过是已经高

情侣网名繁体好文章推荐(带月的诗句

王校长和王师娘一直生活在老家,住在老屋子里。这老房子是四间五架梁的老式瓦房,东南

人生很美丽心情不好的日志(3.8妇女

56年前的1963年的秋天,我降生在这个世界,母亲给我起了个乳名“秋生”,我的生

姐妹网名大全2013最新版的情感短文

故乡小镇,民风淳朴。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不少人开始铺张浪费,婚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