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中:谈许渊冲翻译实践与理论:贡献与局限

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2021年6月17日早上,许渊冲在北京大学畅春园家中安然睡去,生于1921年4月18日的他,其百年人生交织着翻译之梦。许渊冲把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和法文,把莎士比亚、王尔德等从英文翻译成中文,又把雨果、司汤达、罗曼·罗兰等从法文翻译成中文。在大量翻译实践的基础上,许渊冲还勤于思考,总结出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以“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为核心的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不仅适用于诗歌翻译,也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的翻译与评价。作为一名翻译大家,许渊冲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两个方面都颇有建树。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一、作为翻译家的许渊冲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许渊冲首先是个翻译家。在翻译方面,他始于实践,终于实践。许渊冲终生热爱翻 译,直到去世的当天还在翻译,可谓生命不 息翻译不止;即便年近百岁高龄,他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一心扑在翻译事业上。作为译界名家,他有着鲜明的个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热爱翻译,译如人生。虽然在一些人看 来,许渊冲说话过于自信或霸道,但他对翻译的热爱却是发自内心的。早在1939年,许渊冲还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就英译了林徽因的《别丢掉》,这是他翻译的第一首诗歌,后来刊登在《文学翻译报》上。不过,根据许渊冲自己整理的著译一览表,位列第一的是1956年出版的《一切为了爱情》,这是英国作家德莱顿戏剧的汉译本。如果我们将此视为许渊冲翻译生涯的开端的话,他的翻译时间长达65年之久。不过,其中,1958年至1978年,由于各种原因,他停笔整整20年;直到1979年,才重拾译笔。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许渊冲习惯于夜里工作,直至耄耋之年,他的这一翻译习惯都未曾改变。许渊冲与翻译,犹如空气之于呼吸,密切相关。许渊冲说:“从事翻译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就像空气和水不能离开。”(许渊冲,2014b:54)终其一生,许渊冲特立独行,他静心读书,痴迷翻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简单的美。于是,到了耄耋之年,他还能保持思维敏捷、情感充沛,像年轻人一样富有激情。直到百岁去世的当天,许渊冲还在翻译,其终生翻译的精神足令我们感动。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满怀自信,精益求精。许渊冲对自己的翻译充满自信。英国伦敦大学格雷汉姆(Graham)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等一致认为,中国诗歌决不能交给中国人翻译,但许渊冲针锋相对,认为中国诗歌还是中国人翻译质量才能更好。在翻译实践上,他反复研读前人的译作,继承了英国翻译家翟理思(Herbert Giles)的翻译传统并发扬光大。许渊冲的两个名片众人皆知:“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遗欧赠美千首诗,不是院士胜院士”。当别人说许渊冲骄傲或狂妄的时候,他却说:“自信使人进步。”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数十年来,许渊冲英译的中国古典诗词 经常再版,他利用再版的机会进行修改润色,体现了一名翻译家的敬业精神。1994年,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出版了许渊冲英译的《中国不朽诗三百首》,标志着他的译作走向世界,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014年,许渊冲荣获国际译联(FIT)评选及颁发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在荣誉面前,许渊冲从不停步。2021年4月18日,北京大学举行“许渊冲先生翻译思想与成就研讨会”,许渊冲鼓励晚辈们“勇于求真,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年虽耄耋,许渊冲译笔不辍,“好上加好,精益求精,不到绝顶,永远不停。”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翻译人生的极好写照。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实践理论,反复互证。许渊冲认为,实践在前理论在后,要尽力保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他说:“关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我认为实践是第一位的,理论是第二位的;也就是说,在理论和实践有矛盾的时候,应该改变的是理论,而不是实践。”(许渊冲,2003:2)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许渊冲总结自身翻译实践经验,创造性提出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体系。终其一生,许渊冲不断从翻译实践中总结翻译理论,又通过翻译实践来检验其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交叉进行,反复互证,不断升华。许渊冲用自身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推翻了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研究互不相干的论点。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另外,他还向世界各国翻译学界宣示了中国人不但可以做汉译外,还可以依据汉译外经验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体系。另外,许渊冲在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英文专业,第二外语是法语,加上他后来在法国巴黎大学攻读硕士,因此,他精通英文和法文。他的翻译实践,便在中、英、法三种语言之间展开,包括英译汉、汉译英、法译汉、汉译法等。就英译汉而言,从《一切为了爱情》到莎士比亚;就汉译英而言,从《诗经》《楚辞》《论语》《道德经》到毛泽东诗词;就法译汉而言,从巴尔扎克到雨果到普鲁斯特;就汉译法而言,从秦兆阳的《农村散记》到唐诗宋词和毛泽东诗词,他所翻译的,多为经典之作。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终其一生,许渊冲热爱翻译,有着高度的翻译自信;同时,他对自己的译文精益求精,反复修改,体现了他谦虚谨慎的翻译态度。许渊冲既是翻译家也是翻译理论家,精通英法两门外语,并有大量相关译作出版,这在中国翻译史上是比较罕见的。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二、作为翻译理论家的许渊冲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许渊冲独树一帜的文学翻译理论,从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的诸多局限性,并对翻译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许渊冲大胆创新,其翻译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引领价值,高度融合了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思想,集众家之所长,广泛借鉴和吸收中国作家和译论家的思想和研究成果,逐渐形成自己的翻译思想,内涵深刻。”(李正栓、严云霞,2020:95)具体说来,概有以下几点。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许氏译论,体大虑周。许渊冲既有中、英、法多语互译的翻译实践经验,又在继承中国古典哲学和前人译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思考翻译理论问题,这就使得许渊冲成为中国翻译史上少见的集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大家。许渊冲积累了一生的文学翻译实践经验,出版了一百多部文学译著,他的文学翻译理论,含涉面广、深入浅出、自成体系,构成中国传统译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渊冲的翻译理论,正是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在2003年第1期《外语与外语教学》上,他发表题为《谈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中国翻译学落后于西方吗?》又在2005年第6期《外语与外语教学》上发表题为《中国学派的古典诗词翻译理论》,力图建立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他说:“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和中国学派的文化翻译理论大有关系,而中国学派的译论又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许渊冲,2021:105)在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中,最突出的当为“优势竞赛论”。许渊冲自信地说:“‘优势竞赛论’是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对文学翻译的发展有导向意义,所以我说它有‘超前意识’。”(许渊冲,2000: 6)许渊冲的文学翻译理论体系,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等,可谓体大虑周,自成体系。在大量翻译 实践的基础之上,许渊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思想和话语体系,并在文化自信和文化交流、构建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讲好 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美优竞赛,交流提高。“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是许渊冲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若用一个字来概括,便是“美”,许渊冲用一生捍卫译文之美。他提出的“三美”原则,在古诗英译方面影响巨大,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评价。三美论是在“信达雅”基础上对传统翻译标准的具体化。许渊冲认为,译诗要像原诗一样感动读者之心,这就是意美;要像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就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这是形美。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其次,形美最后。为了译诗达到三美的目标,就需要采取三化的翻译策略:深化、等化和浅化,最后的结果,重在优化译文。许渊冲还认为,应大力提倡文学翻译的再创论,要发挥译语优势,与原文展开竞赛,这样才能建立新的世界文化。许渊冲的文学翻译理论,多源于其从事文学翻译的切身体会。他说:“一流作家不会写出来的文字,翻译文学中也不应该出现。”(许渊冲、赵凤兰,2021:34)总之,追求译文之美,把文学翻译提高到文学创作的高度,这是许渊冲所竭力倡导的。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同时,许渊冲有着高度的中国文化自信,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中国翻译家致力于外译汉或文化输入之时,许渊冲即重视汉译外,立志把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反映了一个翻译家的远见卓识。他反复强调:“我国要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我看来,这就是要实现中国文化梦。要实现中国文化梦,对于一个文学翻译工作者来说,一方面要把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译成中文,另一方面又要把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译成外文,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世界文化更加光辉灿烂。”(许渊冲,2014a: 1)许渊冲认为,译者的使命就是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使双方都得到提高,以建立新的世界文化;通过翻译,可以实现不同国家语言文化的双向交流、取长补短,从而创造一种新的、更加繁荣的世界文化。许渊冲既强调外译中,又强调中译外,在主张汲取西方文化的同时,通过翻译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使各国文化交互融合,促成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使世界文化更加光辉灿烂。他认为,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通过竞赛,通过采用文学翻译的“优势竞赛论”,使两种文化共同提高。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特立独行,引发论争。许渊冲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翻译研究不跟风、不盲从,终生致力于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构建。“译学要敢为天下先”,正是许渊冲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方面的写照。英法兼通,外译汉与汉译外相结合,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相结合,倡导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这些都给了许渊冲以底气和自信,也促成了其个性。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当下,中译外与外译中,以不同的语言为基础,其哲学思维也不尽相同,因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翻译实践。对中国翻译界来说,中译外是一个新的正在探讨和摸索中的课题,而许渊冲以其不懈的努力和充分的文化自觉,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从不套用时髦的西方翻译理论术语,他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汲取智慧,理论表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追求并倡导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面对翻译界铺天盖地的西方翻译理论的涌入,许渊冲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从中国翻译的实践出发,面对指责和批评,他不为所动。”(张西平,2015:179)许渊冲特立独行的翻译风格,不跟风不浮躁的学术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同时,正是因为许渊冲,中国翻译界引发了多次翻译论争。在翻译上,许渊冲非常较真,曾与各界名家争论翻译问题。例如,他曾与吕叔湘争论汉诗英译的诗体和散体问题,与王佐良争论译文语言“陈词滥调”的问题,与陆谷孙争论翻译的“紧身衣”问题,与许钧、赵瑞蕻等争论《红与黑》的汉译问题,与江枫争论文学翻译的形似与神似问题,与国内翻译学者开展关于优势竞赛论的争论等。许渊冲的观点,有时可能失之偏颇或偏激,但却总能给人启发。翻译毕竟是艺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错,而关于翻译的论争就会没完没了,不可能有输家赢家,也不可能有定局。较真而不服输的许渊冲,总是论争的其中一方,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归于这些争论,中国翻译理论得以发展。许渊冲翻译理论在国内翻译界也经历了从不太被人接受到被人广泛接受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大概有二:其一,随着时间的流逝,国人的翻译理念在发展变化和成熟;其二,随着人们对许渊冲的深入研究和正确解读,经历了从反对到接受的过程,从误解过渡到正解。许渊冲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问题与局限,但他毕竟带来了翻译界的论争,引发了翻译学者的深入思考。“一个思想超前的作家往往令同时代的人们难以接受;同理,许渊冲翻译理论的超前性和先锋性,也自然会引发翻译界的巨大争鸣。”(张智中,2006:532)如果没有许渊冲,中国翻译界不知要冷清多少。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总之,作为翻译家的许渊冲,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他的翻译理论以“美”为焦点核心,自成体系;因其鲜明的个性,许渊冲在中国译界引发了多次大规模的论争,从而促进了翻译理论的发展。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国家文化的战略要求,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凸显出来。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三、局限性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许渊冲对中国译学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对中国译学的贡献是突出的。但是,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而不见其缺点。“对于许渊冲及其翻译,不能一味地只赞不批,更不能只批不赞。他的翻译思想需要我们用心去细读他的译著,用心去研究他的译法,去梳理他的论述,去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李正栓、严云霞,2020:98)正如谈到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名著《约翰·克里斯多夫》,许渊冲说:“这年头是没有什么不可以挑战和超越的,每个作家和翻译家都有自身的局限。”(许渊 冲、赵凤兰,2021:36)在我们看来,许渊冲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首先,就汉诗英译的三美而言,许渊冲理论上认为意美最重要,音美其次,形美最后。但是,如果我们认真阅读许渊冲英译的数千首中国古典诗词,就会发现许译在形美上往往亦步亦趋;而在音美上,他又认为既然原诗押韵,译诗也必须押韵。对于形美和音美不懈的追求,常常导致许渊冲译诗诗意的单薄寡味。与西方译者相比,比如之前的庞德和当下的欣顿(David Hinton),许渊冲古诗英译的语言显然平淡很多。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许氏语言归化成分过多,没有注意适度的异化,导致其译诗的语言,传统陈旧,缺乏新鲜感。许渊冲提倡发挥译文优势,主张使用一流的译文语言,把文学翻译提高到翻译文学的高度,这在理论上来讲无疑是对的,当然,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古今中外翻译史上达到这一要求的没有几人。原因:翻译思想过于保守,译者过于理想化,以为汉语古诗可以充分英译,自我评价过高。翻译,其实是个舍得的过程:不舍,乃不得;只有舍,才有得。许渊冲所追求的,是三美兼备,他舍不得形美,更舍不得音美。许渊冲的古诗英译,主要靠尾韵取胜,因此,他使用的英文语言有时难免平淡失彩。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总之,许渊冲过于重视音韵之美和诗形之美。三美之中,虽然许渊冲认为意美第一,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他首先考虑的往往是诗韵问题,以及译诗的视觉形式问题,从而导致译诗内容或意美的忽略与损害。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其次,许渊冲认为,为了译诗的三美,就需要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三化”的翻译策略,即深化、等化、浅化。如果译文内容比原文内容更深刻了,那就是“深化”;而“浅化”正好相反,是指把深奥难懂的原文化为浅显易懂的译文。改变劣势,可以用浅化的方法;争取均势,可以用等化的方法;发挥 优势,可以用深化的方法。浅化可以使读者知之,等化可以使读者好之,深化可以使读者乐之。译者应尽可能采取深化的方法,发挥译语的优势,才能达到文学翻译的最高目的——使读者乐之。许渊冲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目标是成为翻译文学,即翻译作品本身应该是文学作品。但是,由于其翻译思想的保守和过于理想化,译文深化不足,整体上没有达到这一目标。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许渊冲的理论阐述虽然不无道理,但在 实际的古诗英译过程中,有时他并未超越字面意义上的忠实,没有达到他理想中的艺术性理解与表达,更没有达到他所追求的深化译文的目标。而他心目中的读者,也多为中国读者,而不是西方读者。中国古诗英译者若不考虑西方读者的阅读和审美趣味,如果不关注西方读者审美趣味的流变,就会导致其译诗与当下西方的诗学潮流脱节。从知之到好之到乐之,许渊冲的翻译目的论当然不无道理。然而,什么样的读者乐之:中国读者还是外国读者?毕竟,目标语读者才是有效的读者。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四、结语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许渊冲有着高度的中国文化自豪感,他的个人梦想与家国理想高度统一。作为一名翻译家,许渊冲的一生是知识分子的追梦人生。他的翻译之梦与中国梦高度吻合。“他的理论成长过程与新中国的翻译事业的发展惊人的一致,可谓一面镜子,照鉴着新中国翻译事业成长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许渊冲先生真正实现了个人梦想与家国理想的高度统一。读懂了许渊冲,就读懂了新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道路。”(姜燕,2021:119)许渊冲不仅是中国学派文学翻译理论的倡导者,还是中国文学向外传播的践行者。他是翻译家,也是翻译理论家。他的文学翻译理论继承了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并有融合创新,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许渊冲积极总结推进中国译论,提高了中国的对外文学话语权;他增强了中国学者的文化自觉与翻译自信,推动了中国学派文学翻译理论的建构,并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单就翻译实践而言,许渊冲已是翻译大家;单就翻译理论而言,许渊冲是中国学派文学翻译理论的创建者。而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的兼并合一,更凸显了许渊冲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地位。“许渊冲独树一帜的翻译理论体系,突显出来的是中国翻译学者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或许不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但却无法绕开其翻译理论贡献。”(覃江华、许钧,2018:55)我们对于许渊冲翻译理论的理解与翻译实践的解读,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转自:翻译研究动态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来源:中国翻译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作者:张智中URz致力于为用户收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

也许你还喜欢

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解决分

中新社悉尼11月7日电 (记者 顾时宏)“在国际交往中,逢五逢十的年份常被赋予

国之荣耀,才能从自身焕发主动学习,主

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一跃为2023年暑假档“黑马”,激活了读书中国人的“唐诗基

当代书画百杰名单,中国书画终身成就

李俊森(号:如是爱;万教圣主;世界教父。) 李俊森使命:让世界充满爱!)云南省镇

放眼看这次展览|安哥:我很幸运没有被

【编者按】 2023年8月2日,“观复:安哥摄影作品收藏展”在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

九鼎荟易文化集团·人才技能培训认

“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源泉,

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更多市民在身

活动伊始,秋霞圃的桃花潭广场上响起一阵悠扬的古琴声

有关他从艺生涯的回忆,为我们创刊提

十年前,于是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艺术生命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有写

物换星移,在文化中汲取力量、绽放光

我曾用十年的青春奋战在公安基层前沿阵地

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毛坯,未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情境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我们只要随波逐流就行了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依然追逐自己的梦

段懿航先生说,怀揣梦想并且不忘初心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